首页 > 游戏攻略 >

三国 三国演义

发布时间:2024-08-16 13:25:43来源:网络转载

1、三国是指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算起,自公元280年西晋统一**为止,共60年,三国上承东汉,下启西晋,是东汉与西晋之间的过渡时期。三国分别是雄据北方九州的曹魏政权、占据荆州扬州的东吴政权、偏安益州的蜀汉政权。曹魏政权由曹丕在220年建立,至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于司马炎为止,存在45年。蜀汉政权由刘备在221年建立,至263年刘禅投降,存在42年。东吴政权由孙权在229年建立,至280年西晋灭吴为止,存在51年。

2、那么三国是怎么形成的呢?三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东汉末年的政治形态,而黄巾起义是三国形成的直接原因,至于为何是三国,而不是四国或南北对立,则是由于割据势力的实力决定。一、根本原因东汉末年的政治形态是:皇帝昏庸,导致*锢之祸,宦*与外戚争权。*锢之祸始于桓灵二帝,由于皇帝宠信宦*,造成宦*专权,而当时正直的士大夫与贵族集团均被当成*人,受到严历打击,终生不得为*与参政。而外戚与宦*的势力,此起彼伏,互相倾轧,导致朝政腐败、秩序混乱、民众不堪,直接引起黄巾起义。

3、二、直接原因公元184年,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,提出‘’苍天己死、黄天当立、岁在甲子、天下大吉‘’的口号,明确提出**汉朝的**。由于阶级利益的原因,汉灵帝解除*锢,士人集团与**集团(皇帝及身边势力)为了自身利益,共同对付黄巾农民起义,历时9个时,就平定黄巾起义,但黄巾余*仍作乱十几年才彻定平定。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,汉灵帝下放军权及行政权到地方政府,导致地方政府在平定起义过程中不断壮大,而东汉中央政权实力却不断弱小,逐至无力控制地方政权。公元190年,董卓乱政,至公元196年,曹操迎接汉献帝,东汉中央政府己名存实亡,而**共有十五个地方割据势力,彼此混战,至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,呈现三国的雏形,而夷陵之战则稳定了三国鼎立。

4、三、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前,曹操基本统一北方,但根基不稳。赤壁之战后,曹操暂时无力统一**,而刘备集团与孙权集团乘机发展,至夷陵之战后,三国鼎立则稳定。而之所以是三国,主要是由三家的实力、人才、战略而决定的,实力不济的其它军阀依次被消亡,直至三国鼎立。

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。东汉末年,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,取得“魏王”称号,加九锡。220年,曹操病逝,其子曹丕继承其位,同年**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,建立了曹氏政权,国号“魏”,史称“曹魏”,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,三国时代正式开始。221年,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,国号“汉”,史称“蜀汉”。同年,割据扬州、荆州、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,开始称“吴王”。229年,他正式称帝建国,国号“吴”,史称“东吴”。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,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,国号“晋”,史称“西晋”。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,正式统一中国,三国时代就此结束。

1、曹魏:张辽、徐晃、张合、于禁、乐进、李典、夏侯敦、夏侯渊、曹仁、曹洪、许褚、典韦、张燕、曹休、曹真、曹纯、文*、毛玠、吕虔、郭嘉、荀攸、荀彧、程昱、贾诩、司马懿等。

2、刘蜀:关羽、张飞、马超、黄忠、赵云、魏延、马岱、关兴、关平、关索、张苞、张绍、李严、严颜、吴懿、吴兰、李丰、法正、诸葛亮、刘封、吴班、胡班、向宠、蒋琬等。

3、孙吴:甘宁、太史慈、程普、黄盖、凌统、韩当、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、丁奉、徐盛、陈武、潘彰、蒋钦、周泰、朱治、吴景、孙静、孙翊、顾雍、虞翻、张昭等。

三国(220年-280年)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、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。这一个时期,先后出现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。

220年,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,定都洛阳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。221年刘备称帝,定都成都,史称蜀汉。229年孙权称帝,定都建邺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。

190年,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,军阀四起,天下大乱。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从此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。此后的数十年内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,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。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。263年,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,蜀汉灭亡。

266年2月8日,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,建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,三国时代结束,晋朝时**始。280年,晋灭东吴,统一**。至此,三家归晋。

1、三国是东汉至西晋的一个历史时期。他们分为三个政权:曹魏、蜀汉和东吴。在赤壁战役中,曹操被孙刘的盟军打败,奠定了三个王国的基础。

2、220年曹丕篡夺汉朝成为皇帝,确立了洛阳为首都。国名为魏,三国历史正式开始。第二年,刘备即位,建都成都,史称蜀汉,222年,刘备在夷陵战役中失败,孙权赢得荆州大部分地区。223年刘备去世,诸葛亮帮助刘备的儿子刘禅与孙权团聚。

3、229年,孙权登基,建业建都,国名吴,史称吴。至此,三国正式建立,此后几十年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攻打曹魏,但未能改变三方对峙的格局。

4、魏朝后期,司马懿逐渐掌握了实权,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魏灭蜀战争,蜀汉牺牲。两年后,司马昭因病去世。

5、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除了魏元帝,建立了自己。*******成立时叫“晋”,历史上叫西晋。公元280年,西晋消灭了东吴,统一了中国。此时,三国时期结束,进入金朝。

6、东汉末期,因为天灾战乱,社会受到破坏,使得经济衰退,大量农地荒废。部份豪强世族纷纷率领族人,建立坞堡以自卫。

7、在其周围从事生产活动后,渐渐成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度。坞堡和庄园制度都影响后来魏晋南北朝的经济模式。

8、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,无人重铸磨损不堪的铜钱,加上大量私钱出现。到三国鼎立后,新发行的铜钱未能广泛通行,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实物为主要货币。

9、曹魏、蜀汉、孙吴三国当中,以曹魏人口*多,垦荒的面积*广,这正是当时三国中以曹魏实力*强的原因。曹魏推行屯田制,组织流民耕种*田。

10、这使得恢复社会秩序,增强曹魏实力。曹魏重视农业的另一实证是其大兴水利,其工程的规模和数量在三国中首屈一指。

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,主要有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政权。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。220年,曹丕篡汉称帝,国号“魏”,史称曹魏,三国历史正式开始。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,史称蜀汉。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获得荆州大部。223年刘备去世,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、恢复国内生产。229年孙权称帝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,至此三国正式鼎立。此后的数十年内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,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。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。263年,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,蜀汉灭亡。两年后司马昭病死,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,国号“晋”,史称西晋。公元280年,西晋灭东吴,统一中国。至此三国时期结束,进入晋朝。

三国指的是:曹魏、蜀国、孙吴三个**。

1、蜀国,杰出人物:刘备、诸葛亮等

公元221年,刘备在成都称帝;263年为魏所灭。共历二帝,四十三年。

2、曹魏,杰出人物:曹丕、司马懿等

建安十八年(213年)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,魏国始建。;延康元年(220年),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,正式取代汉王朝,建立曹魏,定都洛阳,至咸熙二年(265年),司马炎篡魏,改国号为晋,曹魏灭亡。

3、孙吴,杰出人物:孙权、甘宁等

公元222年,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;天纪四年(280年)5月1日,孙吴亡于西晋,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。

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,孙权获得荆州大部。223年刘备去世,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。229年孙权称帝,国号“吴”,史称东吴,至此三国正式成立。

此后的数十年内,蜀汉诸葛亮、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,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。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。263年,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,蜀汉灭亡。

两年后司马昭病死,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,建国号为“晋”,史称西晋。公元280年,西晋灭东吴,统一中国,至此三国时期结束,进入晋朝时期。

关于三国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能帮助到您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ongyuanwan.com/game/202408/36238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